《城市地理学》
Urban Geograph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32
学 分:2.0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和作业成绩占30%)
中文简介: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城市地理学》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城市地理学是专业基础课程,知识讲授过程中尽量结合专业实例,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更多的研究热点给学生;并采用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分配 |
第一章 绪论 |
|
1 |
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 |
掌握 |
0.5 |
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理解 |
0.2 |
第三节 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 |
了解 |
0.1 |
第四节 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 |
了解 |
0.2 |
重点与难点: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是否熟悉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3.是否了解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最近研究进展 |
|
|
第二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 |
|
1.5 |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
掌握 |
0.5 |
第二节 城乡界限的划分和大都市带的出现 |
掌握 |
0.5 |
第三节 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统计口径 |
理解 |
0.5 |
重点与难点: 1.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 2.大都市带和大都市区的相关研究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的概念和本质特征,大都市带和大都市区的相关研究; 2.是否熟悉中国城乡划分的标准; 3.是否了解中国城乡各种数据的统计口径和中国市带县的情况。 |
|
|
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
|
0.5 |
第一节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了解 |
0.1 |
第二节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
理解 |
0.1 |
第三节 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
掌握 |
0.1 |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掌握 |
0.2 |
重点与难点: 1.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类型及与城市产生发展的影响; 2.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是否熟悉城市的形成发展前提条件和区域基础; 3.是否了解城市地理位置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关系 |
|
|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
3.5 |
第一节 城市化的定义 |
掌握 |
0.5 |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
掌握 |
1.0 |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
掌握 |
1.0 |
第四节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 |
理解 |
1.0 |
重点与难点: 1.城市化的定义、内涵; 2.城市化的机制 3.城市化的测度指标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内涵,城市化的机制及城市化的测度指标; 2.是否熟悉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及城市化的类型; 3.是否了解城市化研究中的争议问题 |
|
|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
|
2.5 |
第一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
了解 |
0.5 |
第二节 1949年以前中国城市发展史 |
理解 |
0.5 |
第三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
理解 |
1.0 |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
掌握 |
0.5 |
重点与难点: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征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2.是否熟悉中国城市化水平预测的方法和当代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特征; 3.是否了解世界和中国城市发展史。 |
|
|
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 |
|
3.0 |
第一节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与城市发展 |
掌握 |
1.0 |
第二节 城市职能及其分类 |
掌握 |
1.5 |
第三节 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
理解 |
0.5 |
重点与难点: 1. 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 2. 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经济活动类型的划分和城市职能分类的方法; 2.是否熟悉城市经济活动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3.是否理解中国城市职能分类 |
|
|
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 |
|
4.5 |
第一节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
掌握 |
1.5 |
第二节 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
掌握 |
1.5 |
第三节 中国的城市规模分布 |
理解 |
0.5 |
第四节 城市规模发展政策的讨论 |
了解 |
1.0 |
重点与难点: 1. 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2. 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和解释。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规模分布理论和城市规模分布的类型; 2.是否掌握对城市规模分布的解释; 3.是否理解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及差异。 |
|
|
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
|
5.5 |
第一节 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
掌握 |
1.5 |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
掌握 |
2.0 |
第三节 对中心地学说的发展、验证及评价 |
理解 |
0.5 |
第四节 核心与边缘理论 |
掌握 |
1 |
第五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
了解 |
0.5 |
重点与难点: 1.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和空间扩散的类型; 2.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3.核心边缘理论。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空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和空间扩散的类型,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 2.是否熟悉廖士景观的相关内容及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和评价; 3.是否了解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类型和特点 |
|
|
第九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
|
2 |
第一节 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 |
了解 |
0.5 |
第二节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
掌握 |
1 |
第三节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
理解 |
0.5 |
重点与难点: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是否熟悉城镇体系规划的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 3.是否了解国内外城镇体系规划的发展。 |
|
|
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 |
|
1 |
第一节 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 |
了解 |
0.3 |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
了解 |
0.0 |
第三节 地租、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利用 |
掌握 |
0.7 |
重点与难点: 地租与土地制度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了解城市土地的特征与利用类型; 2.是否理解掌握自租与土地制度。 |
|
|
第十一章 城市内部地域结构 |
|
5.5 |
第一节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
掌握 |
1.5 |
第二节 城市中心商务区 |
掌握 |
1.5 |
第三节 城市开发区 |
掌握 |
1.0 |
第四节 城中村 |
掌握 |
1.0 |
重点与难点: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中心商务区发展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地域结构模式的一般形式; 2.是否掌握中心商务区的发展特征和演化过程; 3.是否掌握城市开发区和城中村的一般特征和开发特点。 |
|
|
第十二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 |
|
0.5 |
第一节 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结构 |
掌握 |
0.5 |
第二节 城市社会空间 |
了解 |
0.0 |
第三节 城市感应空间分析 |
了解 |
0.0 |
重点与难点: 1.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2.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掌握城市内部市场空间的构成; 2.是否熟悉加纳的商业中心空间模式和赫夫的商业零售引力模式; 3.是否了解城市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分析的相关内容。 |
|
|
第十三章 城市问题 |
|
1.0 |
第一节 城市的主要问题 |
了解 |
0.8 |
第二节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
理解 |
0.2 |
重点与难点: 1.城市交通问题的表现; 2.国外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1.是否熟悉城市住宅问题和交通问题的相关内容; 2.是否了解城市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相关内容。 |
|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城市地理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美]理查德·P.格林、[美]詹姆斯·B.皮克.《城市地理学》(第一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柴彦威.《城市地理学思想与方法》(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4.阎小培等.《地理·区域·城市》.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周一星著.《城市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大纲修订人:龚方方 修订日期:2017.12.18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