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 时:24
学 分:1.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30%、调查报告70%
中文简介:《环境心理学》是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专业选修课。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乡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环境与人的行为的关系。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讲授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领域,使学生掌握环境与行为、空间的关系特征;关注物质环境,尤其是城乡、建筑环境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这一领域在城乡规划和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尽量做到理论少而精,以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结合,弥补专业训练的缺陷,增强自身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教学方法有: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以学生为主的调查小组法,实地参观、调查、分析,同伴合作与教学等;团队合作、分组讨论、课堂讨论、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
教学手段:主要应用板书、教具、图标幻灯和录像、计算机、投影仪等。运用多种电子教案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小组分析汇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
教学目标 |
学时 分配 |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环境知觉的理论 |
|
2 |
1 学科名词解释、学科地位与作用、发展历程 |
了解 |
1 |
2 学科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特征,主要的理论分支 |
熟悉 |
1 |
重点与难点: 研究方法辨析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 |
|
|
|
|
|
第三章 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
|
2 |
1..环境知觉、环境认知、认知地图; |
掌握 |
1 |
2 环境-行为理论; 理论的比较与当前的理论框架。 |
熟悉 |
1 |
重点与难点: 分析认知地图可能的错误以及如何获得认知地图。唤醒理论、刺激负荷理论、适应水平理论和行为局限理论及其比较。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认知地图的概念和保留认知地图的方法; |
|
|
|
|
|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理论~第五章 噪声、拥挤和空间污染 |
|
2 |
1..热,地理、温度、海拔,光、颜色、气味; |
熟悉 |
1 |
2 噪音-心理、行为理论; |
熟悉 |
1 |
重点与难点: 物理环境对人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噪音对人行为影响的决定变量,噪音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 |
|
|
|
|
|
第五章 噪声、拥挤、空间;灾害、污染等与行为~第六章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
3 |
1.. 噪音的影响、控制与利用;自然灾害、技术灾难、泄露有毒物质、空气污染等对行为的影响; |
了解 |
1 |
2 领地性、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的异同,及其私密性的形式内容。 |
掌握 |
2 |
重点与难点: 自然灾害的影响,技术灾难的特点以及空气污染与行为的关系;不同属性领域性的空间特征。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有何异同以及私密性的形式功能。 |
|
|
|
|
|
第七章 实践、调查与讨论环节:校园认知调查 |
|
5 |
1..学习型的环境知觉、认知学习型环境(博物馆疲劳)的概念、如何在设计中避免相关问题; |
熟悉 |
2 |
2 校园环境认知地图的实地调查 |
掌握 |
3 |
重点与难点: 学校环境包括哪些方面以及设计中应该注意什么?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博物馆疲劳的概念以及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
|
|
|
|
|
第八章 城市环境的认知与体验 |
|
2 |
1..公共环境下人的几种心理与行为; |
掌握 |
1 |
2 医院、监狱、休闲环境下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
掌握 |
1 |
重点与难点: 分辨、分析、比较不同公众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倾向。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环境心理学对监狱设计的启示,步行街怎样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以及动物园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
|
|
|
|
|
第九章 实践、调查与讨论环节:城市认知调查 |
|
4 |
1..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的物理特征、心理特征; |
掌握 |
1 |
2 城市环境在商业交通、生活便利性、成长居住、教育就业等方面的空间特征;人对自然景观的偏好 |
熟悉 |
3 |
重点与难点: 城市与乡村环境的对比与优劣,自然景观偏好。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旅游景点的设计。 |
|
|
|
|
|
第十章 建筑学中的应用 |
|
2 |
1..解析城市的方式与方法; |
掌握 |
1 |
2 网格地图;上帝视角;叠置的方法;他者角度。 |
熟悉 |
1 |
重点与难点: 分析地名、形胜地点和某一空间领域的标志物,考察相关文学或艺术作品当中的地名重现率,获得相关环境心理信息的研究方法。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编写某一城市的“旅游指南”或“马拉松”的路线设计; |
|
|
|
|
|
第十一章 城市群、尺度失控、表象与本质、虚拟空间 |
|
2 |
1..城市群&都市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历程;空间发展与尺度失控; |
了解 |
1 |
2 城市的表象:建筑、道路、自然地表 等等;城市的本质:经济作用的聚集(交通、通信技术、地价);虚拟空间要素&VR建筑设计 |
熟悉 |
1 |
重点与难点: 人体适应的速度;时空尺度失控 虚拟空间 等相关概念的认知。 |
|
|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城乡空间、表现背后的本质发展动力与规律; |
|
|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林玉莲 等. 环境心理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 李前程、安学敏编著.环境心理学.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
3.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 .项秉仁 译. 第一版.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 6月
4.阿摩斯•拉普卜特. 建成环境的意义 .黄兰谷 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年 9月
5.最佳环境设计选辑编委会. 最佳环境设计.崔征国译
大纲修订人:何 丽 修订日期:2017.12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